初心如炬护航少年成长
情怀不减“未”爱绽放
时间:2021-04-22
来源:五常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五常检察
录入:姜思莹
审核:李金河
【字体:大 中 小】
五常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张阿曼,从检三十年,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六年。在这六年里,张阿曼不仅是一名未成年人的守护者、法律的传播者,更是执法的监督者。她说:“比起与被告人的斗智斗勇,我更愿意看到未成年人悔悟的泪水和重获新生的笑容。”她说:“每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都是折翼的天使,如果有人能为他抚平残缺的翅膀,他就一定能在蔚蓝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一、她把每一份光、每一份热都奉献给未检事业,谱写一曲重塑希望、关爱成长的“大爱”之歌
安静的外表,坚毅的品格,是对张阿曼真实的写照。初次和她打交道,多多少少都会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这种感觉还会伴随着一丝高冷。然而,在她略带高冷的外表下,却掩藏着一颗“执爱”的心。这种“执爱”不仅仅表现在她对“法”的热爱,对检察事业的热爱,还表现在她对未成年人无私的关爱和付出。有人说未检工作功德无量,也有人说未检工作是希望工程。她说:“未检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每天都为这项工程添砖加瓦。”于是,残障儿童的身旁有了她的身影,留守儿童的身边多了她的关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里多了保暖的衣物,法治课堂上的孩子们多了一个检察官阿姨。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犯罪,她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们自编以预防校园暴力为主题的小视频,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接受法治教育,她把模拟法庭搬进了校园,为了传递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声音,开通了“雨虹”工作热线……。2017年以来五常市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30余次的法治宣讲,参加人数达数万人。
二、她对检察事业一往情深,而情之所至,心之所达的方向就是责任和担当。
2018年12月23日,高三学生付某因青春期情感及学习压力,触犯法律涉嫌寻衅滋事犯罪。而付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在审查逮捕阶段,考虑到付某有实施新的犯罪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危险性,张阿曼对其作出了逮捕决定。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张阿曼经过认真仔细的审查,该案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付某以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案件受理之初,在与付某的接触中,她发现这个孩子几乎不太开口说话,眼神迷茫而无助。这个状况实在不利于全面了解其情况,更无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做出决定。张阿曼决定对付某进行深度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最终发现付某多年来成长在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走上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父子之间存在较深的隔阂,母亲长年在外打工无法顾及他的生活。于是,她充分发挥自己心理咨询师的强项,化解付某心中的郁结,并多次不辞辛苦与付某的父亲、母亲及被害人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让其母亲回家陪读以缓解付某的心理及生活压力。到这里此案完全可以作附条件不起诉,但她综合考量到付某对被害人及自身都存在危险性等情况,以充分的理由说服法定代理人和付某对其判处实体刑,取得付某及法定代理人的理解。2019年付某刑满释放后,张阿曼积极帮助其复学并一直跟踪帮教,使付某于2020年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大学。
三、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防疫防控工作中“有情有疫”,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新冠”袭来,五常市委、市政府果断抉择,指令全市公职人员共同坚守岗位,携手抗击疫情。因为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在人口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金泰家园小区。该小区共有1423户居民,是一片老旧小区,住户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在市医院、药厂、超市上班的家庭,每天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外出上班,这给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且正处于春节期间,外来人口很多。接到任务后张阿曼没有任何怨言,她虽然不是组长,但却履行着组长职责。她每天都要绕过几条街道第一个来到工作的小区,详细安排全天的防控排查任务,哪个干警在门卫登记,哪个干警负责维持秩序,哪个干警入户排查,今天需要向“防指”汇总上报哪些数据……一桩桩、一件件安排得井井有条。安排完工作后,她便和其他干警一道在门口值班登记或是爬楼入户排查,一家一户的敲门走访摸排,建立小区住户台账,及时掌握小区内住户的动向及身体情况,共计摸排5423人,排查出外来人口438人。为了减轻负重,轻装上阵,她每天衣兜里只有必带物品--钥匙、笔、速效救心丸、一块糖和手机。这一切,包保小组的同事们从她日渐沙哑的说话声和眼睛里充满的血丝便感受到她这些日子的工作辛苦和疲惫。
这就是张阿曼,一个热爱检察工作、热爱未检事业,充满着活力、正义和专业的未检检察官。也许没有令人震撼的事迹或数据,但六年的时光里,她见证了上百个孩子的曲折成长,倾注了她对他们的爱和希望。这是她以青春奋斗的事业,是她引以为傲的理由。
一、她把每一份光、每一份热都奉献给未检事业,谱写一曲重塑希望、关爱成长的“大爱”之歌
安静的外表,坚毅的品格,是对张阿曼真实的写照。初次和她打交道,多多少少都会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这种感觉还会伴随着一丝高冷。然而,在她略带高冷的外表下,却掩藏着一颗“执爱”的心。这种“执爱”不仅仅表现在她对“法”的热爱,对检察事业的热爱,还表现在她对未成年人无私的关爱和付出。有人说未检工作功德无量,也有人说未检工作是希望工程。她说:“未检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每天都为这项工程添砖加瓦。”于是,残障儿童的身旁有了她的身影,留守儿童的身边多了她的关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里多了保暖的衣物,法治课堂上的孩子们多了一个检察官阿姨。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犯罪,她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们自编以预防校园暴力为主题的小视频,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接受法治教育,她把模拟法庭搬进了校园,为了传递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声音,开通了“雨虹”工作热线……。2017年以来五常市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30余次的法治宣讲,参加人数达数万人。
二、她对检察事业一往情深,而情之所至,心之所达的方向就是责任和担当。
2018年12月23日,高三学生付某因青春期情感及学习压力,触犯法律涉嫌寻衅滋事犯罪。而付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在审查逮捕阶段,考虑到付某有实施新的犯罪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危险性,张阿曼对其作出了逮捕决定。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张阿曼经过认真仔细的审查,该案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付某以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案件受理之初,在与付某的接触中,她发现这个孩子几乎不太开口说话,眼神迷茫而无助。这个状况实在不利于全面了解其情况,更无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做出决定。张阿曼决定对付某进行深度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最终发现付某多年来成长在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走上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父子之间存在较深的隔阂,母亲长年在外打工无法顾及他的生活。于是,她充分发挥自己心理咨询师的强项,化解付某心中的郁结,并多次不辞辛苦与付某的父亲、母亲及被害人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让其母亲回家陪读以缓解付某的心理及生活压力。到这里此案完全可以作附条件不起诉,但她综合考量到付某对被害人及自身都存在危险性等情况,以充分的理由说服法定代理人和付某对其判处实体刑,取得付某及法定代理人的理解。2019年付某刑满释放后,张阿曼积极帮助其复学并一直跟踪帮教,使付某于2020年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大学。
三、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防疫防控工作中“有情有疫”,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新冠”袭来,五常市委、市政府果断抉择,指令全市公职人员共同坚守岗位,携手抗击疫情。因为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在人口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金泰家园小区。该小区共有1423户居民,是一片老旧小区,住户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在市医院、药厂、超市上班的家庭,每天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外出上班,这给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且正处于春节期间,外来人口很多。接到任务后张阿曼没有任何怨言,她虽然不是组长,但却履行着组长职责。她每天都要绕过几条街道第一个来到工作的小区,详细安排全天的防控排查任务,哪个干警在门卫登记,哪个干警负责维持秩序,哪个干警入户排查,今天需要向“防指”汇总上报哪些数据……一桩桩、一件件安排得井井有条。安排完工作后,她便和其他干警一道在门口值班登记或是爬楼入户排查,一家一户的敲门走访摸排,建立小区住户台账,及时掌握小区内住户的动向及身体情况,共计摸排5423人,排查出外来人口438人。为了减轻负重,轻装上阵,她每天衣兜里只有必带物品--钥匙、笔、速效救心丸、一块糖和手机。这一切,包保小组的同事们从她日渐沙哑的说话声和眼睛里充满的血丝便感受到她这些日子的工作辛苦和疲惫。
这就是张阿曼,一个热爱检察工作、热爱未检事业,充满着活力、正义和专业的未检检察官。也许没有令人震撼的事迹或数据,但六年的时光里,她见证了上百个孩子的曲折成长,倾注了她对他们的爱和希望。这是她以青春奋斗的事业,是她引以为傲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