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张阿曼:“未”爱绽放 播撒希望
时间:2020-11-26
来源:五常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五常检察
录入:姜思莹
审核:杨洪宇
【字体:大 中 小】
五常市检察院有这样一位女检察官,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将大爱、细腻、平和、亲切融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始于初心、终于奉献”在一位70后女检察官身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她就是五常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张阿曼。
张阿曼从检三十年,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六年。从一个唇枪舌剑的公诉人到一个未检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以及工作对象的变化,让她的目光中多了份怜惜,话语中多了份温情、工作中多了份责任。她说:“比起与被告人的斗智斗勇,我更愿意看到未成年人彻悟后的泪水和重获新生的笑容。”
安静的外表,坚毅的品格,是对张阿曼真实的写照。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犯罪,她和同事们自编以预防校园暴力为主题的小视频;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接受法治教育,她把模拟法庭搬进了校园;为了传递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声音,她带头开通了“雨虹”工作热线……。2017年以来,五常市检察院未检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30余次法治宣讲,参加人数达数万人。
六年间,张阿曼共办理了500余件、近千人的案子,从个案再到机制,她既要严守法律关又要根据未成年个案进行个性化的帮扶。她办理不批准逮捕38件46人,不起诉18件22人,开展社会调查179人,为14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经过帮教6个孩子考入大学,提起司法救助10人次,共计发放救助金20万元,有效的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人渡过难关。
张阿曼始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坚守法律底线,在法律的框架内努力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主动为未成年人创造宽大处理条件,帮助他们重返校园、重返社会。
2018年12月,高三学生付某因青春期家庭情感问题,触犯法律涉嫌寻衅滋事犯罪。张阿曼在办理这起案件时,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付某的家庭背景,充分发挥自己心理咨询师的强项,化解付某心中的郁结,并多次不辞辛苦与付某的父亲、母亲及被害人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和解。由于综合考量到当时付某的状态对被害人及自身都存在危险性等情况,张阿曼以充分的理由说服法定代理人和付某对其判处实体刑,取得付某及法定代理人的理解。2019年付某刑满释放后,张阿曼积极帮助其复学并一直跟踪帮教,付某于2020年完成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她却说:“再艰辛的路我们也要走,只为了少年明媚的春天。”
该院未检工作在张阿曼的努力下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案件办理及帮教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市前列。可这时,她又开始发愁了。未成年人心理关护教育,始终是未检工作的短板。不但专业的心理测评做不了,连起码的心理疏导工作都要外聘,这样不仅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也降低了效率。于是繁忙的工作之余,张阿曼自学了心理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她将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工作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让失足未成年人从阴影走向阳光,让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从荒漠走向绿荫。
“新冠”袭来,张阿曼主动请缨,要求到人口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小区执行包保任务。该小区共有1423户居民,是一片老旧小区,住户复杂。接到任务后张阿曼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战斗中,她每天都要绕过几条街道第一个来到工作的小区,详细安排全天的防控排查任务,一桩桩、一件件安排得井井有条。安排完工作后,她便和其他干警一道在门口值班登记或是爬楼入户排查,一家一户的敲门走访摸排,建立小区住户台账,及时掌握小区内住户的动向及身体情况。
小区里的独居老人是张阿曼最惦记的:张大爷家没有菜了,她立即安排干警去给送上门;李大娘的纸尿裤用没了,她自己掏腰包给购买;小区的老人去世需要协调处理后事,她跑前跑后的帮忙联系协调……这一切,从她日渐沙哑的说话声和眼睛里的红血丝,包保小组的同事们便感受到了她工作的辛苦和疲惫。
这就是张阿曼,一个热爱检察工作、热爱未检事业,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未检检察官。她用满腔热情在未成年人检察事业中坚守砥砺,用无声的爱与执着在平凡与琐碎中,成长为鲜花丛中的铿锵玫瑰,成为未成年人美好坦途中最美的守护者。